巴黎设计周展览现场”虚山水“屏风
每年9月的巴黎设计周,是全球设计师、艺术家的一场盛会。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作为巴黎设计周主场馆之一的中国原创馆再度开幕。
中国设计师杨明洁第二次受邀,展出了三件作品,包括“虚山水”屏风,尝试数字工艺与手工艺结合的座椅“编织&算法”,以及“空气沙发”。
巴黎设计周展览现场”虚山水“屏风
巴黎设计周展览现场”虚山水“屏风
“空气感”,东方美学的自然流露
杨明洁认为每一位设计师都应具备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与价值观。
他的设计源于感官的直觉和愉悦感,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解构,再重新构建,创造出的作品有着一种虚空与暧昧的模糊性。无论是用手工艺方式,工业生产的模块化结构,还是参数化设计与数字加工工艺,这一特征在他的“虚山水”屏风、“空气沙发”、“编织&算法”,以及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收藏的折纸沙发“云”,等系列作品中始终呈现。
“空气感”,这或许对杨明洁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形容词。用物理的实体来创造感知的虚无与空间的暧昧。将实体通过碎片化、镂空、编织、孔洞、透明、堆叠等手法,将一切可以表达“空气感”的材料进行某种方式的结合,将真实世界抽象与虚构,不单是一种样式上的创新,也是一种东方文化美学在设计上的自然流露。
巴黎设计周展览现场的禅、茶会与虚山水
巴黎设计周展览现场的禅、茶会与虚山水
“虚山水“,童年时代的美学记忆
童年时的美学启蒙记忆,让杨明洁对于“虚空”、“虚无” 与“不确定性”的,难以捕捉的视觉画面非常着迷。如果体现到产品设计上,杨明洁会比较喜欢用到渐变、磨砂半透或是透明的材料。如果是体现到空间、展览与装置上,他一直在尝试可以让视觉层层叠嶂却可穿透的“虚”空间。
于是,作品“虚山水” 系列便就此诞生。“虚山水”系列作品由一个 “Y”型细胞状单元体所构成。如果将这个“Y”支架连接上小棍,便可以无限的生长,就像一个细胞一样,不断分裂、组合……所有的单元件都可以拆分,根据需求再进行重组,生长成为所需的形状与模块,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YANG HOUSE 座椅“编织&算法”
“编织&算法”, 数字工艺与手工艺的结合
YANG HOUSE 座椅“编织&算法” ,是杨明洁首次公开展出的一件实验性作品。
椅子采用参数化设计3D打印而成,并做了三层砂岩质感的表面处理工艺。在由算法生成的拓扑结构基础上,设计师创造性的采用了手工艺的编织方式,完成了座椅的坐垫部分。这让座椅的舒适度大大的提升,同时算法生成的数字美学与手工艺编织的温暖质感也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并未产生矛盾与冲突,这是一次大胆而创新的实验。
YANG HOUSE 空气沙发
YANG HOUSE 空气沙发
“空气沙发”与“云”
采用空气纤维材料制作而成的“空气沙发”是杨明洁本次参展的第三件作品。通过立体切割与编织工艺,将充满弹性、质感轻盈的纤维塑造成一张充满空气感的沙发座椅。在获得良好坐感的前提下,也创造出了一种令人惊叹的美学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巴黎设计周上展出的另一件作品折纸沙发”云“,与”空气沙发“一样也同样充满着”空气感“。这件作品荣幸的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收藏。
折纸沙发“云”,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收藏
原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院长Marc先生与杨明洁
杨明洁法文版新书签约发布
在展览开幕式上,杨明洁也对外发布了他的法文版新书预告。
原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院长Marc先生曾在上一届巴黎设计周看到了杨明洁的作品,以及他在英国ACC ART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后,有意邀请他在法国出版新的作品集。经过一年的沟通,终于在今年的巴黎设计周期间与法国出版社确认了书的出版细节,将于明年正式发布。
设计师简介:
杨明洁, YANG DESIGN 创始人,收藏家,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工业设计师。
先后就读于浙大、国美,获WK基金会全额奖学金赴德国穆特修斯学院完成工业设计硕士,后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2005年创办 YANG DESIGN,2013年创办杨明洁设计博物馆。囊获了包括德国国家设计奖金奖、德国红点、iF、日本GOOD DESIGN、美国IDEA、欧洲Pentawards金奖、伦敦设计金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上百项大奖。
其作品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内的多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并受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外务省、法国圣埃蒂安双年展、德国歌德学院等参展、演讲及学术交流。融合了德国逻辑思维与中国人文美学的设计理念,也使得杨明洁成为了包括波音、爱马仕、宝马、奥迪、MINI、轩尼诗、NATUZZI 、施耐德等国内外顶尖品牌的合作伙伴,项目涉及生活方式、家居电器、交通工具、空间装置等多个领域。
与绿色和平、故宫、壹基金、亚洲动物保护基金合作的公益项目体现了他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为壹基金所设计的净水杯已送到了超过100万名贫困儿童手中。受邀原研哉策展的HOUSE VISION所设计的未来之家则是以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去思考与面对技术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