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暖中华”首届Google(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在高校校园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优秀的项目创意脱颖而出。一些同学表示即使不能在大赛中获胜,也会坚定地把自己的项目付诸实践,体现出他们对公益精神的理解:大赛的目的是推广公益,而不是把获奖当作一种获取个人功利的途径。也有很多同学希望我们在不同阶段为他们的项目提出一些建议,用来帮助他们提高项目的质量,或者明年继续申请大赛提供的资金。
出于对所有参赛者的公平、公正,我们不能对个别参赛个人、团队、创意项目给予任何特殊的处理,包括项目评议,敬请同学们谅解。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些普适性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同学们参考。同时鼓励大家浏览其它参赛团队的项目主页、博客,互通有无,共同成长。
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一个成功项目的前提
首先,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一个成功项目的前提。我们注意到部分参赛者在提交创意前,没有认真仔细地阅读活动介绍,参考范例,和常见问题,以至于在对大赛的规则、出发点和侧重点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活动介绍中有5条明确的评审标准,分别是公益性、创意性、可行性、社会效益和可推广性。除了这5条标准之外,部分创意提交内容过短,没有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出该创意的核心价值,或充分体现出参赛者对于大赛积极认真的参与。当然与此同时,同样也有不少团队很好地理解了规则,比如通过填写“创意亮点”为评审人员提供了参考信息和在决赛前需要保密的核心创意,使其可以与许多其它类似的创意有所区分(各团队的“创意亮点”均未予公开)。
也有少数团队提出的创意与参考范例中的反例非常相似,使人担心他们会不会也同样粗心地对待自己的项目。个别同学甚至在项目提交后忘记了在4月3日后的两周内回访大赛官方网站查阅预赛结果,自动放弃了复赛资格和相关权益。类似的粗心表现虽然还有不少,我们还是要感谢绝大部分同学认真地阅读了大赛网站、提示、和相关信息,以及在与我们沟通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所表现出来的礼貌和尊重。我们相信大部分同学成功地体现了自己的水平和素质并良好地代表了自己的学校。
公益性应该是每个项目的根基
作为公益创意大赛,公益性应该是每个项目的根基。部分落选项目其实是以创业、旅游、中介、或新技术研发为主体,而公益目标反而成了附属、工具。少数项目带有明显的商业宣传目的,这会大大降低项目的公益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少项目提出在实施阶段为谷歌(Google)公司进行宣传,这同样是在公益项目中掺杂了商业目的,在评审过程中同样不能为自己的项目加分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公益比赛的目标不是商业宣传,而是倡导在全社会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中形成一种关注、实践公益的气氛。在常见问题中,我们明确指出所有志愿者没有为公司进行商业推广的义务,这对所有参赛者同样适用。公益不应排他,大赛所有项目同时欢迎关心公益的团体和机构共同参与,最终真正达到公益温暖中华的目的。
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项目
在评审标准中,我们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项目是针对一些以前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公益方向,或是用以前没有被实践过的方式来进行的公益行为,包括对现有公益行为的扩展、演变、和革新。有些团队提出的创意与参考范例如出一辙,没能有效地阐述出自己的创新。有些项目在没有本次大赛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已经有一些过去成功的经验,在复赛阶段提交项目计划时却没能成功地描述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创新、以及大赛资源所能为活动带来的附加值。
项目的可行性可以反映一个团队的社会经验和可预期的成功几率
项目的可行性可以反映一个团队的社会经验和可预期的成功几率。有些项目提出利用政府、媒体、谷歌、或其他机构的力量,而这些对于一个大学生团队来说一般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当一个项目的主要部分都依赖于其他机构或外部环境时,它的可行性也就相应地降低了。谷歌是本次大赛的主办方,但并不是每一个参赛项目活动的主办方。大赛会为获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每个项目则由相应的大学生团队本身全权负责。参赛团队没有被授权使用谷歌的名义进行任何活动,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宣称代表公司行为。我们建议每一个团队,尤其是进入决赛的团队,都争取找到适合自己的辅导员或顾问,这会大大加强项目的可行性预期。
此外,对于一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项目,比如涉及建立网站的创意,可行性研究就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比较深入具体的实施步骤和相关材料来支撑。
社会效益的衡量――“帮助谁?影响谁?”
社会效益的衡量分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部分。这里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询问每一个项目都会“帮助谁?影响谁?”。少数项目只写出了问题所在,或者一个目标,缺乏实际行动的想法或计划,甚至只是一些大而空的口号。我们希望参赛大学生不是简单地寻找问题、暴露问题、宣传公益,我们鼓励他们通过大赛这个平台、利用自己的优势、身体力行地去尝试解决自己身边、社区、社会里的问题。有些项目的主体是社会考察或媒体呼吁,我们会探询每一个项目会直接帮助谁?会间接影响谁?参赛团队本身会做些什么?从可比性出发,我们主要考虑的是一个项目在预定的时间(暑假)、人力(学生 ? 个人或团队)、资金的范围内,综合当地实际情况,所设定的、切实可行的公益目标。
可推广性――公益不是具有短期市场效应的商业项目
在预赛中我们看到了不少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创意,其中很多项目没有考虑到项目的可推广性。奥运会不是每年都有,它的地点更不在一个项目组的可控范围内。我们希望寻找的不是具有短期市场效应的商业项目,而是脚踏实地、可以长期实践并推广的公益创意。有些项目提出在短期内访问多个城市、地区进行公益活动,从推广的角度讲,那些在某一个或少数地区更深入进行的项目会有更高的可推广性和推广价值。
一个项目团队的激情常常会起关键性的作用
在达到以上基本要求后,一个项目团队的激情常常会起关键性的作用。在这里,我们需要的是对公益的热情,而不是对获奖的积极。激情的表现不在于反复地提交同一个项目或问题,每个团队的投入会渗透在项目计划的字里行间。有些项目准备非常充分地利用近两个月的暑假,甚至做了有持续性的计划安排,这就远比那些一个月或几个星期的计划更能有说服力。有些团队已经做了许多前期的调研,并写进了计划书,这在可行性上就比那些准备在暑假前期再开始调研的项目领先了一大步。我们也欣赏那些创建了项目博客的团队,相对于使用个人博客的项目,他们更能让人感受到热情与投入。
公益精神的价值观也体现在公平与公正
公益精神的价值观也体现在公平与公正。对于那些要求我们“破例”允许参赛、给予机会、或重新考虑的声音,包括那些没有仔细阅读大赛介绍和规则的同学,我们只能说声抱歉。在复赛投票阶段,我们也注意到少数的拉票行为,并做了适当的技术处理。需要指出的是,在活动介绍中,我们有明确指出“复赛阶段将提供网络投票,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数据”;投票结果作为参考数据并不能决定一个项目的命运。我们欢迎大家理性地为参赛项目投票,而其实那些通过拉票而名列前茅的项目,最多只会获得“如果投票所产生的前20个参赛项目没能通过复赛、进入决赛,大赛委员会将通过大赛的官方网站逐一给出书面解释”的待遇。我们鼓励大家为自己认为优秀的项目投票,把它们推荐给所有关心公益的人。
如何填写预算
这里我们特别要提醒进入决赛的团队,认真地对待预算的填写。项目中涉及的全部资金都应该用于暑期项目本身,包括所有可能的收入,不应有一分钱变成个人、团队、机构、社团、或商业的收入。大赛提出的2~8万元只是一个推荐金额,并不代表上限或者下限。获胜的团队会根据他们提出的预算得到相应数量的资金(大赛有权对其金额作出调整);即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团队的预算是x元,那么他们得到的资金支持就会是x元。我们建议项目团队在辅导员/顾问的指导下认真调研,使预算现实可行。如果预算中出现 “水分”,会大大降低它的可信度。在与其它项目的横向比较中,严谨负责和节约的预算计划无疑会得到更多的青睐。对于每一项支出,都应该考虑它的必要性;例如有些项目提出要有“统一的制服”,针对于不同的项目,如何考虑制服带来的社会效益是什么?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讲,那些投资小、回报大的项目会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公益事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更多个人和机构的参与。不论比赛的成绩如何,希望大家都记住自己的公益理想和宣言,一如既往地积极关注和参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感谢所有参赛者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勾画出一个美好未来的蓝图!